
高善文
山西临汾人,北京大学理学学士、经济学硕士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(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)博士。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、光大证券,2007年起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。现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,兼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独立董事。其他社会兼职包括: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,北京大学北京金融校友会理事等。高善文博士专注于追踪、分析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,研判宏观经济政策走向,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。其言论受到中国机构投资人和财经媒体的密切关注,《人民网》的评论甚至认为其研报能够影响短期的大盘涨跌。他在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、产能周期波动和资产价格变化等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认识,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。据报道,高善文在2016年7月11日,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和企业家座谈会。会上,姚洋、高善文、刘洪玉等专家和沈阳机床、弘毅投资、优客工场的负责人分别围绕结构调整与需求管理、经济运行与风险、房地产市场、智能制造、转型发展、创业创新谈了观点。
在2024年在国投证券内部投资讲座中提到的几个观点引发互联网热烈讨论
。
PDF下载地址:云开雾散曙光现-高善文-20241203
太长不看版

1. 经济转型取得进展,但周期性压力更显著
中国经济转型从2018年开始摆脱债务驱动模式,向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迈进。上市公司数据显示,政策支持行业占比增加,限制类行业萎缩,反映了经济转型的确定性。但中性行业的表现显示,当前经济增速下滑更多由周期性压力引起,而非转型代价。
2. 疫情后的消费分化与信心不足
疫情后,人口年轻化的省份消费下滑显著,而老龄化省份消费稳定。年轻人因收入预期下调、就业难、消费信心不足,形成消费萎缩。而老年人因收入预期稳定,生活幸福感较高。此外,疫情后消费与房价紧密相关,房价下跌严重地区消费表现更差。
3. 就业数据异常与结构性问题
疫情导致4700万劳动力从城镇转移至乡村或退出劳动力市场,表明城镇就业能力显著下降。就业质量同步恶化,第三产业吸收就业能力降低,反映就业与经济增长间的反常关系,问题根源是周期性压力而非转型。
4. 房地产泡沫破灭与总量数据的乖离
2020年后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经济压力的主因。经济增长与消费、投资的关系显著偏离,GDP增速可能被高估约3个百分点,与就业数据吻合。国际经验表明,泡沫破灭后经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,中国仍处于后泡沫调整期。
5. 政策展望与后泡沫时期挑战
926会议开始正视经济问题并采取措施,未来需要大规模降息、金融稳定和政府扩张以支持经济恢复。预计2025年或成为经济转折点,宏观环境趋于稳定,股票市场将更具可预期性。后泡沫时代需面对温和增长的长期挑战。
会议速记
ps.因特殊原因无法直接发布文章





几个有意思的观点
- 经济的减速是来自周期性的压力,更多的是属于成长的烦恼,而不是经济转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。
- 一个省人口越年轻,消费增长越慢;一个省人口越老,消费增长越快。
- 生机勃勃的老年人、生无可恋的中年人、死气沉沉的年轻人。
- 经济数据总体可靠,一部分经济数据比另一部分可靠, 一些时候比另一些时候可靠。
- 2025 点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从 23 年 24 年的数据异常点,向保持温和增长的转折时期,泡沫带来的失衡得到了修正。
分析经济,一定不能脱离了货币银行系统。CN是部分准备金制度的集大成者,创造了300多万亿的货币(M2),信用创造保证了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,但这些都是债务来背书的,信用的下行周期,也是以十年或数十年为时间单位计的。所以,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温和增长转折点,未来只有更差,没有更好。